


台灣中心的故事 1
我,幫的上忙
敘利亞內戰持續多年,一點也沒有結束的跡象。
聯合國統計在案的內戰難民就有 680 萬人,其中近 400 萬人滯留在土耳其境內,讓難民收容問題一直困擾著土耳其居民。
流離失所的難民造成土耳其當地的諸多社會問題,眼見反對難民的情緒逐漸拉高,在台灣外交部與土耳其雷伊漢勒市的邀請下,在土耳其安卡拉畢爾肯特大學建築系任教的台灣學者裘振宇,決定以台灣中心執行長的身份,貢獻一己之力。

台灣中心的故事 2
棘手的問題
試圖為難民問題貢獻心力的裘振宇,決定以自身的建築專業出發,為敘利亞難民建一座庇護所。於是,他來到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的城市雷伊漢勒,協同當地的政府一同商討對策。
然而要解決難民議題,非常曠日費時。除了歷經數年的場勘、設計、討論之外,計畫構思期間還換了三任市長,參雜了複雜的政治,宗教因素、資金來源等問題接踵而來。但在裘振宇的努力溝通協調之下,最終拍板定案「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終於誕生了,提供包含敘利亞難民以及土耳其弱勢族群使用的多功能居民活動中心,並附帶公民中心,並附帶教育訓練課程。不管是敘利亞人、土耳其人都能受惠於台灣中心。

台灣中心的故事 3
來自台灣的援助
2020年,在林懷民老師、吳念真導演,以及超過五千位民眾的支持下,裘振宇募得了足夠的工程款。終於,在2022年夏,「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順利竣工。

台灣中心的故事 4
成功還差一步 - 拉動永續的馬達
房子蓋好了,但接下來呢?要讓中心永續運作下去,需要的不僅僅是水泥牆與屋頂,裘振宇知道:還不是大功告成的時候。
建築本行的裘振宇,早就想到永續問題。中心的設計稿中,早就埋藏著集水系統、太陽能系統等永續提供水電的設計,加上教育、婦女工坊的運作,裘振宇眼中的世界公民中心藍圖,還差一步就能運作起來。
於是在 2022 年開始,啟動第二期募資,希望再次尋得熱心支援,幫中心拉動永續運作的馬達。
看更多